護腦,從認識失智症與自我保健開始


失智症並非一種單一的疾病,而是一組症狀的總稱。當您經過專業檢查後,如果開始出現記憶力衰退、推理能力下降、性格改變和解決問題的困難,那麼您可能被診斷為失智症。

目前,我們已經確定了四種主要的失智症類型,包括阿茲海默症、血管型失智症、路易氏體失智症和額顳葉型失智症。這些失智症的成因和症狀各不相同,但都會導致記憶力和認知能力的下降。

以下是四種主要的失智症類型的詳細介紹:

1. 阿茲海默症(Alzheimer’s disease):

這是最常見的失智症類型,佔所有失智症病例的大部分。此病症的主要症狀為記憶力衰退、出現幻覺、判斷力下降。

2. 路易體失智症(Dementia with Lewy bodies, DLB):

這是退化性失智症中僅次於阿茲海默症的第二常見的失智症。此病症的症狀除了認知功能障礙外,還可能出現帕金森氏症的症狀,包括手抖、走路不穩及無法解釋的跌倒現象等,甚至也會有較明顯的視、聽幻覺、情緒不穩或妄想等精神症狀。

3. 血管性失智症(Vascular dementia):

這種失智症是由於腦中風或慢性腦血管病變,造成腦部血液循環不良,進而導致腦細胞損傷。症狀可能包括動作緩慢、步態不穩、情緒起伏大或罹患憂鬱症等其他精神疾病。

4. 額顳葉型失智症(Frontotemporal disorders, FTD):

當腦內的額葉、顳葉漸漸萎縮,就會使腦神經退化,引發額顳葉失智症。此病症的症狀可能包括情緒、行為異常(如該安靜的場合卻一直講話)、執行功能缺損或語言障礙。

大腦抗衰與前沿發現

被《時代》雜誌評選為,全球100為最具影響力的哈佛遺傳學家,辛克萊(David A. Sinclair)在連續20年有關慢老與抗老的研究中,發現衰老是可以被延緩和治療的!因此,當我們的身體開始衰老時,我們的大腦記憶力也會跟著下降,甚至可能導致失智症,使得讓認知功能受損。

而我國「國家衛生研究院」也於2019年與2020年,在國際再生醫學權威期刊《STEM CELLS Translational Medicine》,證實利用特殊技術可成功分離出具有修復細胞功能的「幹細胞外泌體」(Stem Cell-derived Exosomes),可以有效促進腦神經再生和腦部功能恢復活性,一改過往對於腦損傷和神經退化疾病是不可逆的疾病的印象,相信在科研單位的持續研究下,大腦相關疾病,將在未來成為可控與治療的病症。

預防失智避免生活習慣病

我們不能只依賴科學的進步,我們也要注意自己的生活習慣,因為不健康的長期習慣,容易引發一些慢性疾病,例如糖尿病、高血壓和腦中風,而這些疾病又是失智症的高風險因子。所以,「預防勝於治療」,我們要從平日生活養成好習慣,才是預防失智症的根本之道。以下是我推薦的幾個改變生活習慣的健腦好撇步,你可以試試看:

1.適度運動:

養成固定運動好習慣,不但可以讓身體健康,也可以讓大腦分泌一些讓人快樂的化學物質,例如「血清素」和「多巴胺」,這些物質可以增加腦部血流量、活化大腦和促進認知功能。

2.健康飲食:

多吃一些蔬果,少吃一些精緻澱粉、鹽和油,這樣可以提升身體的抗氧化和抗發炎能力,減少細胞受到的傷害,也可以預防一些心血管疾病。

3.充分休息:

睡眠是大腦清理垃圾的重要時間,當我們睡覺時,大腦會進行一種叫做自噬的作用,就是把一些老舊或損壞的細胞吞掉,讓新的細胞可以生長。而睡眠過程中產生的生長激素,也可以有效刺激細胞的製造和修復效果。